您的位置:首頁 > 特色療法 > 詳細

      我的康復之路(一)

      發(fā)布時間:2017/5/15 14:29:08文章來源:

         我是一名公務員,有著穩(wěn)定的收入,可愛的女兒、善良賢惠的妻子,看似幸福美滿的生活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變得不愿與人交往,起初只是在單位躲避各種應酬場合,與同事交流溝通也只是點到為止,后來連親戚朋友都不愿接觸甚至連禮儀式的問候都很困難。親朋好友的猜忌和疏遠更加讓我痛苦不堪,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這使我不得不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我來到了淄博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這是我市唯一一家三級甲等精神衛(wèi)生??漆t(yī)院我選擇在臨床心理科一病區(qū)內接受治療。我的接診醫(yī)生是主任張勤峰,這是一位有著多年臨床經(jīng)驗的心理專家。張主任根據(jù)我病癥表現(xiàn)給我確診為重度抑郁癥,那我就從我的抑郁的成因、抑郁感覺、康復經(jīng)歷說說我擺脫陰霾的整個過程吧

      、抑郁的成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抑郁的成因有器質性病變、人格因素、應激事件。就我個人來說,我的抑郁成因與成長環(huán)境有關,幼年時的成長環(huán)境形成了我的個性因素。從記事起因為父親易怒的性格脾氣使我十分沒有安全感一般父親在家,家里氣氛都是比較緊張的。我記得小學時,父母經(jīng)常吵架,常常讓陷入恐懼與無助中。

      二、抑郁的感覺
      說起來,第一次的抑郁是最痛苦的,我不知道你們是否體會得到那種看不到明天的太陽,希望自己能一直睡下去;每天半夜醒來的痛苦、后悔、擔憂未來、被巨大的黑暗吞噬;完全不想動,甚至連吃飯也不愿意;想離開,永遠的離開;開始變得冷血,憎恨他人,跟家人吵架,我半年不愿意跟父母打電話,不愿意接他們電話;在憤怒與自責,在后悔與擔憂中不斷地沖突。

      、我的康復之路

      其實,如果真的要說,怎么康復的,我覺得最的辦法是:藥物(在不能自控時期)+安心睡眠(放下后悔和擔憂)+認知調整(情緒平復能思考時期)+ 行動(跑步、學習、簡單工作)+ 寬恕和愛。

      1、遠離壓力源
      我抑郁發(fā)作過2次,第一次2年左右,第二次兩個月,我康復比較好,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離開了壓力源。第一次,我1年多沒上班,第二次,我休假23天。

      2、家人的關愛和陪伴
      第一次,我能走出來,是因為愛人的不離不棄。那段歲月,不堪回首,有時候覺得確實虧欠,也感謝耐心地、不厭其煩地給我溫暖,給我愛。

      3、行動
      其實,行動算是一種行為治療。一是轉移注意力,讓自己能從過去的后悔和對未來的擔憂中抽出來;然后每一次行動完成后,那種成就感帶來的一次次的快樂。那種快樂是可以累積的,累積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帶來質變,在質的飛躍那一刻,也許就是你走出陰霾的那一刻。

      4、內觀治療

      在這段治療的過程中,主任對我的成長經(jīng)歷尤其是少兒時期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了解。鑒于我當時的情況,張主任決定先以藥物治療來穩(wěn)定情緒和改善睡眠,適應一段時間后再開始進行內觀治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的狀態(tài)有所好轉,可以進行內觀治療。在進行治療前,張主任召集患者及醫(yī)護人員開會,我們詳細介紹了內觀療法的起源、發(fā)展及特點,并強調了進行內觀治療時的注意事項。張主任還講解了他體驗感受,他的講話讓我對治愈抑郁癥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接下來,我們進入為期五天的內觀治療,我安排的內觀對象順序是父親、母親、愛人、女兒、奶奶。對父親和母親的內觀占用了三天時間,因為他們對我的性格影響最大,也是我的病因之所在。當我獨自一人坐在屏風后的椅子上,認真細致回顧每個成長階段時,特別是回顧上小學的那個階段,感覺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時期,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和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交織成一幅溫馨感人的畫面,感覺又重新注入我的心田,不禁讓我熱淚盈眶。

         內觀療法結束后,我內心的“癥結”似乎瞬間消失,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康復后,我將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內觀科的張勤峰主任及其醫(yī)護人員,是他們給了我人生的第二次生命。

      92午夜福利精品少妇久久,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这里只有精品亚洲,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