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心希望·心科普 > 詳細

      如何應對突發(fā)災難引發(fā)的“心理地震”

      發(fā)布時間:2011/4/7 8:29:31文章來源: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后,其核電站泄露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多個國家均有謠言稱食用碘鹽可以預防核輻射,引發(fā)各地出現碘鹽搶購現象,據說在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也出現了搶購碘鹽和碘片現象。

        搶購碘鹽者擔心日本核電站爆炸對人體有影響,買點加碘鹽回去吃預防核輻射,有的則擔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質污染,沒法再提煉安全的食用鹽, 還有的是擔心價格上漲,以后買就虧了??梢?,對事件的過度關注加大了人們的恐慌心理。雖然這樣的謠言聽來令人啼笑皆非,卻折射出“心理地震”比強震、海嘯乃至“核危機”更可怕。

        那么,大家搶購食鹽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在起作用呢?

        第一,導致這場風波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對科學普及知識不夠。大部分人都有跟風和從眾的心理。如果是在日本,親自遭遇了這次地震,就算我家里有很多的食品,但是我可能還是不放心,可能還會出去瘋狂的采購。但如果是一種錯誤的信息,或者是和科學不符的東西,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解釋和科普知識的宣傳,讓大家心情平靜下來。

        其次,這是在出現不確定的危機時,一種謀求外部支持的行為,因為人們內心恐慌,以前是相對平衡的,突然出現外部事件的刺激,給人們帶來了極強的不適感。人們購買的其實不是鹽,而是一種安全感,是一種支持。

        第三,人們對突發(fā)災害的不確定感導致盲從。碰到自然災害、突發(fā)公共事件,會打破人們的確定感。不確定感會給人造成恐懼、焦慮、創(chuàng)傷,恐懼就會引起分辨能力的下降。在人刺激特別強的時候,思辨能力會下降,然后迅速的同化,尤其是身邊的親友告訴你某事時,你馬上就會出現某些想法然后馬上付諸行動。

        在類似事件出現后,人們應該如何合理應對呢? 

        大凡重大自然災害或突發(fā)公共事件發(fā)生后,總會有各種謠言如影相隨。日本東北地區(qū)發(fā)生地震后,與之相關的謠言也大量出現。謠言的泛濫顯示了災難之后人們對于信息的高度求知欲。但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和知識普及的不到位,謠言也會帶來一些無謂的恐慌。專家建議,當不確定的東西出現以后,權威機構把不確定性的東西談出來才是最大的確定,增加公眾對事件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依據事實來談問題,不去做過多的推理和猜測,如果你要做推理和猜測,必須要說明這只是假設的。

        災難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人們關注災難是合情合理的,但過度關注只能擴大災難的范圍和程度。一旦有大的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普通市民和網友,可以通過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來消除自己的恐慌和顧慮,但個人力量還是有限的。這時,最關鍵的是,政府和相關管理機構不斷幫助公眾對事件的正確認識,通過媒介來告訴大家怎么去應對事件。
      92午夜福利精品少妇久久,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这里只有精品亚洲,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