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剛結束,便有許多中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采取過激行事例見諸報端。比如《華西都市期報道,成都某中學初二學生拿到半學期考試成績單后,發(fā)不理想,心頭非常郁悶,便逃課家里,而且心煩意亂,竟拿出水在左手腕上割了一刀。見血流,吳某被嚇住了,自己一邊找膠血,一邊撥打120求救。醫(yī)生到很快幫他止住了血。另有一個男孩考完試后因為母親說了他就從他家所住的21層樓的窗戶跳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期中考試本來算不得一次很重考試,有些學生心里也明白這理,但為什么會對學生產生這的影響呢? 有關教育專家認為,一個花季
為了提高淄博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我在近期深入到了張店區(qū)的各大中學校,進行義務的心理輔導講座,深受師生的歡迎,其間,也遇到了不少例子,借此與大家共鳴。 個案1:學生甲,女,高一,學習成績優(yōu)秀。因面部燙傷較丑,進入青春期后產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態(tài),經常抑郁苦悶。曾幾次想輕生,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對她照顧不周,認為做人沒有意思,不如趁學習成績好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而告別人生,求得解脫。 個案2:學生乙,男,遇生人或校領導局促不安,如遇女性,會手足無措,面紅心悸,交談時口吃,惹同學嗤笑;性格內
張先生是一名15歲男孩的父親,他在咨詢電話中說:“一個月前的一個晚上,上初三的兒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睡著了。我叫了幾次,他都沒有醒來。我去拉他,卻突然發(fā)現(xiàn)他的手腕上有很多傷疤。我緊張地想,兒子是不是遇到什么黑社會團伙了,受恐嚇后不敢說。于是,我便開始誘導,最后,兒子煩躁不安地告訴我,是他自己用小刀割破的。剛開始,我還是不信。但當我意識到這是可能的時候,又一下子不知道說什么才好,感到無所適從?!?這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有許多媒體報道過類似的中學生割手腕、燙傷等自虐行為。孩子的挫折,家長們真的不懂嗎? 從心理學
現(xiàn)實中,人們注意到很多青少年在生活中循規(guī)蹈矩,寡言少語,但是在網絡中卻是截然不同的“另類”。他們在網上與網友夸夸其談,口若懸河,變成了無所不能的社會弄潮兒。這也是令很多陷入網戀的青少年大失所望的原因。這表明,青少年最容易受網絡雙重人格的困擾,使他們的社會化程度受到嚴重影響,也給個體心理健康帶來障礙,甚至表現(xiàn)出明顯的攻擊傾向和反社會行為。 何謂網絡雙重人格?簡言之,就是一個人在網絡中的表現(xiàn)與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判若兩人。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青少年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社會文化環(huán)境
成都大學生王軍(化名)公開征“富姐”的事最近成了各家媒體報道的焦點?!案傻煤貌蝗缂薜煤谩薄ⅰ拔也幌氲?,我要的是現(xiàn)貨”……這樣的句子越來越多,一時間,“富翁”、“富婆”、“大款”成了改變大學生們命運的一大籌碼。雖然這是極少的現(xiàn)象,但也足以引起我們對現(xiàn)代的“天之驕子”們思想的關注。 無獨有偶,前幾天我接診的一位心理障礙患者卻因此得了心理疾病,她幾年前是大學生,傍富的虛榮心理作崇,沒能在校真正完成學業(yè),她認為“嫁個大款,可使自己少奮斗20年”,尋了一個大她十幾歲的“富翁”,確實得到了物質的富有,可有錢沒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少年虎子的煩惱:一位性倒錯男孩的自白,引起了很大反響,打電話向我們咨詢的人不少,大家都非常關注這個看似奇怪的現(xiàn)象。性角色是人的社會性別,是指一個人在一定的社會地位、環(huán)境下的社會表現(xiàn)形式或身份。那可能與一個人的生理性別不一致,如花木蘭,其性角色便一度成為男性,但她是因為歷史形勢所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而為之,所以不能認為她就是性倒錯者。而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極少數人始終不把自己看作是自己應屬的性別,男的向往成為窈窕淑女,女的愿做英俊少年。這種自我意識的性別與生物學性別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