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心理百科 > 青少年心理 > 詳細

      懼怕上學竟是焦慮縮影

      發(fā)布時間:2022/11/21 10:51:03文章來源:本站

      焦慮是現代人群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果焦慮情緒長期得不到緩解,就要考慮是不是病理性焦慮了。在我國,焦慮障礙的發(fā)病率已達5.98%,女性的發(fā)病率約為男性的2倍。

      近年來,焦慮障礙門診接診的人員數量明顯增加,之前是以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主要表現為軀體不適引發(fā)的焦慮,而現在的就診人群年齡結構更寬泛了,患者呈年輕化趨勢,就診原因包括工作及生活壓力大、人際關系緊張、學業(yè)壓力、家庭矛盾、長期熬夜、長時間精神緊張、缺少家庭或社會支持等等。

      單純而短暫的焦慮不會帶來大的問題,但如果出現社會交往明顯減少、人際關系緊張、入睡困難、反復尋求關心和安慰、對學習或工作提不起興趣等情況,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它對學習、工作及生活的影響是大而無形的。

      小薇是一名17歲的女孩,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非常好,家人及老師都給予厚望,希望她能考入一所名校。這無形當中讓她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擔心會讓關心她的人失望,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注意力不集中,到后來發(fā)展為一到學校門口、一提考試就會緊張、恐懼、出汗,不得已只好休學在家。父母帶她到淄博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焦慮障礙門診,找到臨床心理科病區(qū)主任馬秀青就診,經過詳細詢問病史、軀體及精神檢查,結合心理量表評估,診斷為焦慮障礙。

      馬主任首先向患者及父母講解與焦慮有關的知識及相關軀體疾病的知識,幫助患者明確病因、誘因,確定影響因素,學習控制焦慮癥狀的簡便方法等,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再給予患者小劑量的助眠藥物配合森田療法、認知行為治療、系統脫敏、生物反饋訓練等,與患者一起制定康復訓練計劃,督促其按時參加病區(qū)晨讀活動、正念放松訓練、做保健操,并堅持文化課學習,每天寫日記。醫(yī)護人員負責監(jiān)督她的計劃執(zhí)行情況,及時給予點評、鼓勵和支持。

      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患者能夠正確看待學習成績,不再排斥上學,在一段時間的準備后,順利回校參加了期中考試,沒有出現明顯不適感。

      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的焦慮通常來自對當下和未來的擔憂,比如學習方面的壓力,與同學相處的壓力,還有家庭帶來的壓力、與父母溝通交流不暢等等,家長要及時發(fā)現和了解孩子的這種擔憂,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增強支持因素,減少不利因素,充分化解焦慮情緒,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幫助。

      (孫秀珍 孫喜惠)


      92午夜福利精品少妇久久,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这里只有精品亚洲,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